我觉得还好吧!不过说实话,外国人的体质真的好,像波尔这个年纪还在打,中国就很少,都是到差不多三十就退役了。
看你比什么了,马龙和张继科都是大满贯!也可能中国训练更严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高吧我觉得,毕竟拿冠军单靠先天性潜力是不能一直拿冠军的,还要后天的努力,如果是从这个出发点的话有伤病是正常的!波尔,奥恰我觉得他们也是值得尊重的运动员,虽然支持的是国乒们,但也希望他们好好地!
国乒有时会给我带来动力,看到他们那么努力,自己也不能松懈!努力吧,为我们的未来!
有科学家专门研究过黄、黑、白三大人种的体能和智力。
研究表明,黑人的体能最好,白人第二,黄色人种体能排在第三。但在智力方面,恰好相反,黄色人种排第一,白人第二,黑人第三。造成这种天生不同的原因是三大人种妇女怀孕的时间长短有差别。黑人妇女怀孕期是39个星期,白人妇女是40周,而黄色人种妇女怀孕是41周左右。怀孕最后时间是用来发育大脑的。刚出生的黑人小孩普遍头部较小,黄色人种普遍偏大。
由此来看,人种的基因决定了人种的天赋。
波尔是1981年的,今年39岁,奥恰洛夫是1988年,马龙和张继科是1988年。张继科现在基本上已经处于退役状态,2018年韩国公开赛以后就不打球了,马龙仍是现役,但现在是选择性参加国际赛事。
欧洲盛长“常青树”,老一茬的有著名的老瓦,一直打到差不多50来岁了才宣布退役,大塞弗,佩尔森,普里莫拉茨,这些都打了很多年才不打。而现在还有一个白俄罗斯的老萨,胡子都白了,还在打。波尔同样,现在是39岁高龄还在打。
当然,中国选手里也有打得时间比较长的。比如2019年拿全国冠军的候英超,也快40岁了,出国打球的何志文,还有一个奶奶级的倪夏莲,50多了,参加了好几届奥运会,还在打。所以说,也不是绝对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波尔、奥恰是德国战车“双星”,正是由于这两名经验丰富的悍将存在,日本男乒也一直难以坐稳国际乒坛的第二把交椅。波尔出生于1981年,今年39岁,而奥恰洛夫则与马龙、张继科是同年,都是32岁。以上这几位选手的年龄在欧洲、亚洲呈现出不同的职业特点,而中国选手能够打到“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退役的年纪50岁,是完全不可能的。
像波尔、马龙等国际乒坛的优秀运动员,都是职业选手,但欧洲的体制及训练理念、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与国乒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化。波尔、奥恰包括日本水谷隼等球员,平时都是各自为战,训练也要靠自己来请教练、陪练,完全是一种自负盈亏的模式。只有到国际大赛时同一个国家的运动员才短期集中配合训练。
1.欧洲乒乓运动员,更多把这项运动当成工作。国乒的目标永远是:升国旗、奏国歌,甚至是包揽全部的金牌为国争光。而波尔、奥恰当然也会有这种荣誉感,只是在平时的比赛中他们把乒乓球更多的是当成一项工作来完成。国际乒联一年有多达15站公开赛,还有总决赛以及T2联赛等高奖金的商业型比赛。对于波尔个人的一个小团队而言,以他的能力和成绩完全是可以达到自负盈亏的。除此之外,波尔、奥恰还是欧洲各俱乐部职业联赛争抢的高水平选手。这些比赛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他的正常的工作收入,乒乓球即是他们非常喜爱、热衷的运动,又可以获得足够的报酬,波尔、奥恰当然希望自己的运动寿命更长久。
2.训练方式差别大,国乒高度模式带来更多伤病。可以说,欧洲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更加合理,波尔在采访时就曾说过:“我一周基本上保持训练2次,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而马龙、张继科、樊振东等人几乎每天都是大运动量的高强度训练,如果不保持这种水准的训练,你很难在国乒内部站住脚,波尔、奥恰由于相对竞争力较小,他们可以把训练当成玩,而中国选手必须把训练当成玩命,否则更新换代可以随时上演。像女队孙颖莎等新生代,技术先进、体能充沛,如若丁宁这种老运动员不加强体能、技术的训练,完全就是被打得找不着球的节奏。不过,正是因为这种训练模式,也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像张继科就因为腰伤严重,有一次国乒赛后总结会,他竟是用担架抬到会议室听完会的。
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来讨论。
首先要看人种的不同。
白种人与黄种人,身体结构,肌肉组织略有不同,饮食文化也不同。欧洲人饮食肉食较多,牛肉牛奶食用比亚洲人多很多,中国人吃猪肉较多。牛肉与猪肉的脂肪含量不同,对人体的肌肉组织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日常训练与比赛的不同。
波尔,奥恰洛夫,以及很多外国的运动员,可以称为职业运动员。国外的组织机构与中国很大不同。
国外的运动员,大多数是个人训练,付费自己找教练与陪练,自己练。有些运动员签约俱乐部,这样训练比赛还能方便些。外国的乒乓球国家队,只是个临时组织,只有在大赛要开始前,国家队教练临时选用队员参加比赛。日常是没有国家队集中训练的,所以波尔,奥恰洛夫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的质量,无法与中国队相比。
中国乒乓球队,是国家设立的,长期存在。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后,一直在队内训练生活,每天训练多少,怎么练,练的强度,都是国家队教练来布置的。训练强度,训练方式,比外国运动员要大很多。
训练多了,自然伤病就会多。张继科,马龙,丁宁,刘诗雯都受到了伤病的困扰。如果因为伤病而停止训练,竞技水平又会下降过多,如何平衡已经成了难题。
国外的运动员,练的少,比赛多,国乒是练的多,比赛少,两个相反的方式。
在欧洲,乒乓球只是个一个小众运动,无法与足球篮球网球相比。波尔,奥恰洛夫的技术能力并不比张继科,马龙,只是外国运动员比赛多了经验多。
马龙和张继科是朋友吗?
是的。2021年张继科和马龙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
张继科和马龙是队友的关系,二人关系不错,张继科获得大满贯以后,因为伤病、状态等原因,逐步不再参加比赛,而马龙年龄也不小了,但还在参赛,并且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单、男子团体两枚金牌,是年轻人学习的典范。
乒坛三剑客谁年龄最大?
3剑客中张继科最大。
张继科、许昕和马龙属于同期运动员,三位运动员都非常优秀,被称作是乒坛“三剑客”。
其中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许昕,1990年1月8日出生,张继科,1988年2月16日出生。
为什么张继科大满贯比马龙快?
张继科大满贯的实践实践比马龙要快的话,是因为他比马龙更早参加奥运会。
而且刚好,他参加了几次大赛,衔接的时间都比较紧,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机遇的问题,有些东西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
但是马蓉现在是双圈大满贯,这个成绩目前是绝对世界乒坛的历史第一人。
马龙和张继科差几岁?
马龙是1988年10月20日的,张继科是1988年2月16日的,张继科比马龙大8个月。但是张继科早就已告别乒坛,现在算是接综艺节目亮亮相。而后者却还在为奥运拼搏
马龙和张继科相差8个月。
从二人打法特点来看,张继科接发球反手拧是其先进打法,然后转入上旋球对抗,在转入相持球过程中,张继科的正反手弧圈进攻,反拉都是力量十足,旋转强,在横板旋手属于顶尖,这些都特别依赖腰部腿部爆发力,后来张继科由于腰伤持续反复,这就极大影响了他实力发挥,影响了比赛成绩。
而马龙的特点是正手好,反拉弧圈能力强,追求的球速,落点,节奏变化,属于技巧型打法!这种打法对身体爆发力的依赖没有张继科那样强,因此伤病相对较少,职业生命就相对较强。马龙有着为祖国争光的执着精神,有对乒乓球运动项目热爱的执着精神。有为祖国培养下一代乒乓运动员以老带新传承技术的执着精神。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奥运会乒乓球冠军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奥运会乒乓球冠军五岁开始在辽宁鞍山学习乒乓球,离一年被关华安教练发掘带到北京继续学习,03年进入国家队,04年获得世青赛男单冠军,09年亚锦赛中夺得了团体男单男双和混双四冠是中国的首个四冠王。继科1988年二月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他是兵乒坛历史上第七位大满贯选手,也是继刘国梁,孔令辉后的中国男乒史上第三位大满贯选手。张继科比马龙大了八个月。
答:马龙和张继科同岁,都是1988年生的,:马龙和张继科都是男子乒乓球大满贯的获得者,马龙是唯一的男子全满冠获得者,他们俩都曾经是中国男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为祖国及个人争得了许多荣誉,他们俩训练刻苦顽强拼搏心理素质好是比赛性选手,他们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向他们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