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风太大,不太适合滑雪运动”,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2013年这句话。当年,中国奥委会同意北京和张家口申办,很多人就疑惑为啥不是哈尔滨和长春,所以才有了风太大的说法。
但是反过来说,哈尔滨有能力申办冬季奥运会吗?科长作为哈尔滨人,不是护犊子,哈尔滨有这能力,要看和谁比,和三亚比肯定绰绰有余。但如果和国际冰雪城市相比,哈尔滨还有一些欠缺。
大家都知道,举办国际性的重大赛事,不是你有自然条件有先天优势就可以的,那是国家力量的体现,要有很多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而且,国际奥委会要根据政府重视程度、人民支持程度、环保、交通这些几十项进行评定,再选4个城市进候选。那你说,哈尔滨和北京相比,哪个城市申办成功的几率大?
对内来说,哈尔滨是想办,那是行走的城市宣传片啊。对外来说,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所以自然要推举可能大的去参评啦。
哈尔滨在申办冬奥会方面,硬件设施还有差距,服务也有差距,也就是软硬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就是温度太低,雪层上容易形成冰晶,不适合高山滑雪运动。
总结就是,有能力但条件不允许。
申请不了,因为冬奥会有规定,温度不能低于某个温度,而哈尔滨远远低于那个温度,所以申请不了。 (可能你刚一看我说的以为我实在胡说,请百度冬奥会为什么不在东北举办就知道了)
举办奥运会这样大型的世界性运动会,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举办城市的综合能力。哈尔滨作为国内知名度很高的老工业基地省会城市,当然有能力申办冬季奥运会。一是哈尔滨作为北方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哈尔滨曾多次成功的举办大型的国际冬季运动会。比如亚洲冬季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世界单项运动会等,也承办过多次国内的大型冬季运动项目。也就说有着丰富的举办大型运动会的成功经验。三是哈尔滨有着比较完善的冬季运动场馆。比如速滑馆、滑冰馆、冰球馆等大型的体育设施,并且著名的亚布力滑雪场就在哈尔滨市境内。也就是哈尔滨有着比较硬的冬运会所需的场馆。四是哈尔滨有着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生活设施都比较发达,在城市的接待能力方面是很不错的。五是哈尔滨近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已被评定为国家级的文明城市,城市的软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综合以上条件,哈尔滨肯定已经具备了申办冬奥会的软硬件条件。但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举办大型的世界性运动项目,国家的支持和投入也是必须的。没有国家的方方面面的支持,仅靠一个城市自身实力也很难周全。
作为哈尔滨人,只能很遗憾的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哈尔滨都不适合申办冬奥会。
哈尔滨早在1996年就举报了亚洲冬季运动会。之后的很长时间,哈尔滨都是冬奥会的积极申办者,也曾经申办过冬奥会。但是,经过奥主委的实地考察,无论是硬件和自然条件哈尔滨都是有欠缺的。
硬件方面哈尔滨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哈尔滨如果举报冬奥会,雪上项目肯定是要放在亚布力的。而哈尔滨到亚布力有210公里,大约要3个小时的车程。如果算上市区的车程,则会更长。而奥委会规定举办城市的车程要控制在2个小时之内。其次,亚布力的接待能力也是要大力改善的。
天气方面,哈尔滨2月份的温度偏冷。特别是亚布力的山上,风比较大,体感温度会更低。最理想的地方就是类似索契那样的,山上有雪,山下有水。这样的雪是软雪。而亚布力的雪是硬雪,高山滑雪,速降滑雪运动如果滑倒,很容易造成较大的伤害。如果说公路,宾馆我们可以投入的话,雪的确是限制哈尔滨举办的重要障碍。
哈尔滨的机场也是硬伤。尽管现在正在扩建航站楼,尽管机场跑道的长度还可以,但接待能力还是偏小的。
哈尔滨的地铁系统短时间内不会健全,尽管目前一号线开通了一部分。二号,三线也在建设,并且规划了5条线,但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当时奥委会的硬性规定。哈尔滨地铁的建设速度,20年之后都可能达不到奥委会的要求。目前,哈尔滨可是全国最堵的城市,没有之一。哈尔滨的地缘劣势也很明显。边疆城市,挨着俄罗斯远东,还在北满,国家也不大放心大胆的任其发展。毕竟整个东北都有惨痛的历史,和长春、沈阳偏近北京不同,哈尔滨是北方之北。
哈尔滨的体育设施极度落后。目前在江北计划建设奥体中心,但是12000人的满载量(外加最大3000人外接),规模也偏小。索契体育馆的承载能力25000人,最大40000人。平昌体育馆承载能力是35000。可见,奥体中心也不是为以后的可能冬奥会建设的。没有一个适合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大型封闭式场地。后期投入巨大,经济角度也不适合。
哈尔滨的经济下滑趋势决定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可能申办的。尽管可以举全国之力,但底蕴不行是天生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