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惯例,点燃奥运火炬的仪式通常在奥运会举办国的首都或重要地标举行。火炬采用特殊设计,内部装有可燃烧的燃料。在点燃仪式开始前,火炬传递者会将火炬点燃。通常,这个过程会通过使用一个已经点燃的火炬来完成。火炬传递者将自己的火炬与已点燃的火炬接触,将火焰传递给自己的火炬。然后,火炬传递者将点燃的火炬举起,点燃主火炬,标志着奥运会正式开始。这个仪式象征着传递和团结的精神,展示了奥运会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过去奥运会的传统,点燃奥运火炬的仪式通常由一位特邀嘉宾或者一位代表国家的运动员完成。在开幕式上,火炬通常被传递给最后一位火炬手,他们会使用火炬点燃一个巨大的火炬台或者火炬碗。火炬手通常会用火炬点燃一个小型的火焰,然后将火焰传递给火炬台上的火炬,最终点燃整个火炬台。这个仪式象征着奥运会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团结、和平和友谊的精神。
奥运火炬要在珠峰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燃烧,燃料的选择就成为首要课题。再考虑到可靠性和便携性等诸多方面因素最后确定固体燃料火炬为最终方案。
为了避免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圣火突然熄灭,祥云火炬运用了航空发动机的双火焰原理,设计了预混火焰与扩散火焰的双火焰燃烧方案。
奥运圣火要保证在珠峰之巅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燃烧。采取的措施:
一、北京奥运会火炬选择了丙烷。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而且,丙烷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动态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二、北京奥运会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一个重要创新是设置了‘双火焰’方案。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的主燃室,在火炬外形成扩散的比较饱满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在火炬内保持一个比较小的但十分稳定的火焰,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主燃室火焰熄灭,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保证火炬不熄灭。
答: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由体操名将李宁采用"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这短短的几分钟给观者留下了极大的视觉享受,但背后的训练也是十分艰辛的。据报道,北京奥运的主火炬手7月份才定下来,为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李宁和相关人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