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能泰山队前身为济南泰山将军足球队。
1993年12月2日,山东 山东鲁能队队徽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成立。
1994年1月29日更名为山东泰山足球俱乐部,1996年3月2日更名为济南泰山将军足球俱乐部。
1997年12月,山东省体委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协商,将原济南泰山足球俱乐部移交省电力集团公司管理,并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月5日,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鲁能泰山足球队正式挂牌成立。
足球产业这块大蛋糕,鲁能会舍弃吗?不可能。 再说现在搞足球没有个千八百亿身价,好像也没有那底气。山东也没有能取代鲁能得。没有绝对没有,谁不服就接盘鲁能试试哈哈。 可以找个外企,有愿淌这浑水的吗?据说比尔盖茨有这兴趣.
有实力接手的还是挺多的,但我好奇的是为什么非要济南的企业接手?鲁能是全山东的,不是济南的。比如齐鲁交通,山东高速,山东黄金,兖矿,山能,银丰,鲁商,重汽,浪潮,三庆,力诺,桑乐,三箭,海尔,信发,潍柴,山东电网,魏桥……这些企业很多都是营业收入千亿级的,搞个足球队花不了几个亿的,而且广告门票联赛分红还能收回来不少。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首先我就要强调的一点是山东电力如非极特殊情况下是绝对无撤资的可能的!然后再说一下,即使遇到了极特殊情况山东也绝对没有第二家企业可以或者说有能力接盘山东鲁能泰山。
首先介绍下山东鲁能泰山队,我们不追溯职业化之前的山东队,因为那个年代足球职业化程度不高,大都是体育局托管和完全管辖的,一定程度上也确实限制了球队的发展和足球市场化。从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山东鲁能泰山就一直屹立于顶级联赛从未离开,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山东电力绝对不会撤资,因为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又没有资金问题,撤资绝对没可能,然后山东最早征战职业联赛叫山东泰山队,然后多次在体育局的帮助下有了多家赞助商,一度改名为,济南泰山队,济南泰山将军足球俱乐部,可以说前期的山东队也是飘忽不定,命途多舛。直到1997年山东体委与山东电力集团协商,将泰山队交给电力集团出资,到了次年,山东鲁能集团正式接手球队,改名为山东鲁能泰山队,这家俱乐部才完全标志着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而山东鲁能泰山队在山东电力的带领下,也是成绩很稳固,虽然说20多年来,成绩起起伏伏,夺过冠,也为保级而战过,但是整体来说,没有陷入过长时间的低迷,球队对于人员配置上的投入也是十分稳定没有什么青黄不接的现象,难道这不就是对于球迷来说最幸福的一点吗,年年保级的日子相信谁都不爱看,总说无论胜败我们同在,但是一入中甲深似海,哪那么容易王者归来啊?同省的青岛队不就是典型的例子,职业联赛都快混不下去了!
而且对于山东队来说最好的一点,也令体育局和球迷最满意的一点莫过于那鼎鼎大名的山东鲁能足校了,一代代的共和国国脚从这个摇篮里诞生,山东不是出国脚最多的省份,但是鲁能足校培养出的各地国脚绝对是不在少数,可以称作中国的拉玛西亚!
现在足球的大形势,大家有目共睹,中小的私企根本玩不起足球,因为足球根本无法盈利却又在畸形的烧钱,你不想降级,年年就要做那些面子工程,引入大量的外援和知名教练,然后弄不好赶上改革年,还要做“为国养士”这种事!对于球队的广告程度虽然很大,但这毕竟不是真金白银,不能直接当钱花,对于俱乐部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看得出,现在能在中超赛场上活跃的球队的金主都是大名鼎鼎,万达、恒大、中赫国安、绿地、上港等等一系列国企和著名私企,而山东队的山东电力公司一句“你用电,我用心”更是在中超赛场上显示出绝对的经济实力,但是假如,山东电力撤资了,那么这庞大的资金缺口,任何一个山东企业都是办不到的青岛啤酒、海尔、崂山啤酒乃至于张裕,我都不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所以鲁能球迷就幸福吧,你们有一个强大的国企撑着,这种幸运不是每一个球队都有机会享受的!
鲁能不可能撤资,如果鲁能不玩了,没有一家企业有能力接手,因为鲁能不像其他中超球队只是一个俱乐部那么简单,鲁能有足校,在巴西也有青训基地,有俱乐部,还有鲁能乒乓球俱乐部,在潍坊也有乒乓球学校,青岛有乒乓球训练基地,还有很多,鲁能体育文化是多元化发展的体育集团,他不可能单独剔除足球不玩,如果不玩这么大的摊子真的没有企业有能力接手
这个问题提的,是对于现在的山东鲁能不满吗?是因为最近没拿冠军吗?其实山东球迷应该感到幸福,有鲁能这样的企业对于足球以及其他体育项目持续投入。能玩足球一年的企业很多,可能玩足球十年的很少,而投入超过二十年的凤毛麟角。像鲁能一样,作为私企的建业,国企的亚泰都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面有企业的因素,同样也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喜好。可事实上,搞了这么多年后,足球俱乐部已经是一个省,一个城市的象征了。鲁能做得不错了,现在不能再苛求什么了。如果鲁能退出,谁能接手呢?山东还有那么多球迷呢?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怎么办?鲁能企业本身不缺钱,而山东老板姓也需要这一个载体。至于退出了,接盘侠还真的不好找啊!一年投入12亿以上,一般企业做不了。还是祝福鲁能坚持到底吧!
前段时间山东鲁能曾被部分球迷调侃,为何别的俱乐部在推行U23政策时候而山东鲁能却在推进U32政策?很明显,在球队近期成绩不佳的情况下,几位老将的出场确实引来了很多球迷的争议,在他们看来,与其同样输球,不如多给年轻球员一些机会了。
山东鲁能到底有多少U32球员呢?其实不算很多,但是如果加上崔鹏、张弛等31岁的球员时候可是真的不少了。
其中出生于1987年的球员有三人,队长蒿俊闵、崔鹏、张弛,这三人中蒿俊闵是球队的核心球员,位置非常稳固,张弛则是球队的第一万金油球员,具备踢多个位置能力的张弛是球队不可多得的轮换球员,而同龄的崔鹏就不同了,因为种种原因崔鹏在球迷的心中非常特别,能力还不错,但是关于崔鹏体型的问题争议很大,其实崔鹏整体发挥还不错。
正经的U32球员就是刘震理、李微和周海滨了,三人都是1985年出生的球员,其中周海滨是球队的替补中场,虽然出场次数不少,其实也大多是在最后几分钟才能得到机会,出场顺序要排在蒿俊闵、姚均晟、崔鹏和刘军帅之后,对比年轻的陈哲超也没有什么优势。
李微和刘震理在本赛季一直没有获得一次出场的机会,李微大多数时间都在预备队带着小将踢,而刘震理虽然也在预备队,但也只是铁板凳一个,尤其是在发生外出饮酒事件后基本宣布了自己破罐子破摔的结局。
根据相对权威的《德国转会市场》数据,李微的合同是到本赛季结束,预计退役的可能很大,周海滨和刘震理的合同都是到2019赛季结束,预计二人就此退役的可能很大,张弛的合同到2021赛季结束,暂时没有其他的问题,崔鹏的合同期限里面没有写明,但是根据之前媒体透露是到本赛季末,虽然争议不少,但是根据表现来说崔鹏拿到一份续约合同也没有问题,而最核心的蒿俊闵的合同其实只是到2019年7月,如果这份数据属实的话山东鲁能可要在本赛季后有工作做了,蒿俊闵之于山东鲁能几乎就是莫德里奇之于皇马一般的存在,留下蒿俊闵将是球队最近的一个大课题。
这是我的回答,认可请点赞,喜欢请关注,我是秀才,愿与您一起为山东体育呐喊助威!